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媒体聚焦】青岛平博体育学子扎根一线破解乳业难题

时间:2025-06-03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网

【编者按】5月26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网》报道了青岛平博体育学子创新科技引领奶牛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兴农引领未来,共铸乡村振兴基石。青岛平博体育动物医学院“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实践服务团在动物医学院新兽药创制与安全评价团队负责人赵永达教授、郭莉莉老师与项目负责人李祥迪的带领下,来自动物医学、应用化学、农学、园林多学科融合的15名团队成员深入养殖一线,以科技赋能养殖业为使命,积极践行惠农、兴农、强农的坚定誓言。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山东省内外32地市、34家企业公司、覆盖136家奶牛养殖场、汇总560余份调查问卷,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实践服务团的这一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牧医护源实践团实践过程中合影 荣文佳供图)

一、深度洞察,精准把脉—聚焦乳产品企业调研纪实

“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服务团通过走访34家乳产品公司,深入了解当前乳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服务团成员们首先来到青岛市胶州市新希望琴牌乳业公司,在新希望琴牌乳业奶源总监王昌亮的带领下,成员们了解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乳业生产已经实现了从原料采集到产品加工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公司还积极引入新型乳制品研发技术,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新产品,为乳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服务团走访了30余家乳产品公司,每到一处,他们都认真听取企业介绍,仔细观察生产流程,积极与工作人员交流心得,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乳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与技术专家的深入交流,拓宽了成员们的专业视野,精准解答了他们在乳产品制作与生产中的困惑。

(实践团成员赴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调研 李祥迪供图)

二、细研精析,精准护航—深入养殖一线发掘问题

“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实践服务团通过走访136家奶牛养殖场,深入了解了奶牛养殖的现状与问题,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团队成员走访了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山东彩蒙牧业有限公司、青岛新高地奶牛奶牛养殖场、青岛东盛泰奶牛良种繁育基地等多家养殖场,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了一系列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奶牛泌乳量下降、乳品质降低、奶牛淘汰量高以及疫病复杂多样等。其中,奶牛乳房炎问题尤为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推动乡村振兴,团队每年特别设立了牛产业服务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举措,平博体育深化与奶牛养殖业的联系与合作。在服务日里,团队成员们深入养殖场,与100余名养殖户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服务团于青岛市新高地养殖场调研服务过程记录 张雨洁供图)

三、智慧启迪,经验传承——深度访谈探寻成功之路

“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服务团通过开展一系列深度访谈活动,挖掘并传承畜牧养殖领域的宝贵经验。访谈覆盖杰出校友、各地养殖户、企业专家等多方代表100余名。通过与校友们的深入交流,服务团了解了他们在畜牧养殖领域的求学经历、职业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养殖户们分享了一线的养殖实战经验,对市场行情有着独到的见解。企业专家则从行业高度出发,提供了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分析与养殖技术的专业建议。访谈结束后,服务团成员据记录内容将访谈内容编纂成册,这些访谈不仅解答了服务团成员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疑惑,更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实用经验,为后续的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与养殖户访谈交流 李长付供图)

四、传道授业,精准赋能—开展宣讲培训助力养殖发展

“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服务团通过开展宣讲活动70场,科普路演30次,向中小学机构及广大养殖户传递爱农精神,普及奶牛养殖知识与乳产品种类,并利用专业知识介绍智慧养殖技术。服务团成员以满腔热情与深厚专业底蕴,将爱农精神娓娓道来,激发了在场中小学生对农业与畜牧业的热爱与向往。他们生动地讲解了奶牛的生活习性、养殖技巧以及乳产品的多样性与营养价值,让听众们对乳业的源头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服务团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向养殖户们详细介绍了智慧养殖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前景。从智能监控到精准饲养,从疾病预警到高效管理,一项项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案例让养殖户们受益匪浅。宣讲活动受益人数颇多,反响热烈,为推动乳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实践团成员向养殖技术人员宣讲智慧养殖技术 郑稳超供图)

五、明察秋毫,匠心筹谋——细致探究养殖难题制定解决方案

在深入细致的调研过程中,“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实践服务团敏锐地洞察到了一系列关乎乳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他们发现,奶制品的加工流程错综复杂,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环境卫生作为奶制品生产的基石,其要求之高不言而喻,任何微小的污染都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面对蓬勃发展的乳制品市场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服务团成员深感责任重大。在奶牛养殖环节,奶牛泌乳量的下降成为了制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也对市场供应造成了影响。更为棘手的是,奶牛乳房炎问题频发,这一疾病不仅给奶牛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更严重影响了奶源的质量与稳定性,成为了乳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服务团成员深知,只有直面这些问题,以科学的态度与专业的精神寻求解决方案,才能为乳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团队迎难而上,自主研发“奶牛乳房智疗侦愈卫士”创新产品。这款产品集成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高效快捷检测、稳定安全治愈、效果快速追踪,集检、治、效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治愈率。自推出以来,“奶牛乳房智疗侦愈卫士”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奶牛养殖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团队成员扎根实验室制定解决方案 孙克典供图)

六、 实践验证,成效显著—产品成功应用于养殖实践

该产品在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青岛新高地奶牛奶牛养殖场、青岛东盛泰奶牛良种繁育基地等多家养殖场进行了项目试点。结果显示,应用该产品的养殖场乳房炎发病率大幅降低,产奶量逐步回升,奶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统计,在实验奶牛总数达到10000头以上,该产品的治愈率高达99%,为养殖户减少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奶牛乳房智疗侦愈卫士”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离不开其核心技术的支撑。该产品采用了头孢洛宁新兽药作为治疗的核心成分,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菌等特点。同时,超高效液相检测技术更是能够在0.813分钟内完成出峰,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技术的结合,使得该产品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奶牛乳房智疗侦愈卫士”还得到了多名知名专家的推荐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产品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不仅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乳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此外,该产品还得到了多所知名科技公司的认可和支持,并成功申请专利10项,发表论文2篇。

展望未来,“牧医护源 乳业兴邦”实践服务团将继续秉承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不断深耕奶牛养殖业,推动乳业产业的提质增效。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品和世界知名乳业品牌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服务团成员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反哺社会,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为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501/25/WS6794b7a8a310be53ce3f373d.html

在祖国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一群青年“动物医生”默默坚守。他们迎着清晨露水踏入牧场,伴着星光归返牛舍,长时间奔走在山东各地养殖一线。他们顶着烈日,走村入户,采集数据、记录病例、倾听民声,用脚步丈量民生冷暖,用科研回应产业痛点。

“乳此非凡”牛产业服务团部分成员合影。(青岛平博体育供图)

他们来自青岛平博体育动物医学院,是一支由专业教师指导、青年学生主力组成的“乳此非凡”牛产业服务团。

团队历时三年,走访全国9个省份32地市63个村镇,深入调研130余家中小型养殖场,累计完成问卷调查1018份,聚焦奶牛乳房炎等高发疫病,围绕检测诊断、防治路径等开展系统性攻关,成功研发出“奶牛乳房智疗侦愈卫士”一体化技术产品,在解决行业难题的同时,书写出一份扎实厚重的“青春答卷”。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诊断滞后、治疗不规范,许多养殖场长期受其困扰。

自2022年以来,调研团队奔赴潍坊、青岛等地,通过实地访谈、数据收集和现场观察,对奶牛饲养管理、防疫制度、常见疫病种类等进行了梳理,初步建立起覆盖山东地区的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档案。每到一地,队员们或顶风冒雨行走于泥泞牛舍,或在昏黄灯光下比对病例数据,用最真切的方式了解问题根源。

“书本上的知识在一线真正发挥了作用。”在青岛新高地养殖场协助诊治病牛后,队长李祥迪感慨,“看到奶牛恢复健康,看到养殖户笑着说‘今年收入高’,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专业服务的价值”。

围绕一线反馈的“诊断流程繁、治疗效果差”等共性难题,调研团队依托动物医学院科研平台,联合化学、药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多学科资源开展技术攻关。

在教师赵永达、郭莉莉的指导下,团队成功研制出集“检测+治疗+监测”于一体的“奶牛乳房智疗侦愈卫士”技术产品。该产品采用5分钟现场检测试纸条检测病菌,结合自研奶质初诊探针,防治效率显著提升。

经青岛多家养殖场应用,该产品乳房炎治愈率达95%,帮助多家养殖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逾百万元。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申报8项国家专利,正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突破必须转化为生产力。团队成员将实验室成果送入牛舍,为一线养殖户开展操作指导,并同步组织开展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培训,累计服务养殖户超300人次。

有养殖户感慨:“以前我们凭经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孩子们讲得清、做得准,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通过对接地方畜牧站、农业合作社与企业生产线,调研团队初步形成了“科研—教学—服务”联动机制,打通技术成果“最后一公里”。

一项成果的背后,是一支队伍的坚持;一项创新的落地,是一代青年的担当。

青岛平博体育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丁国庆表示,团队的实践是学校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也是高校青年走进乡村、服务农业的典范。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支持青年师生深入农业一线,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锤炼专业本领、赓续使命担当。

相关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3161905775607057&wfr=spider&for=pc

近日,记者从青岛平博体育获悉,该校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李祥迪牵头成立牛产业服务团,其团队历经三年研发的“奶牛乳房炎智疗侦愈卫士”,为我国奶业破解乳房炎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这项聚焦行业痛点的“检、治、监”全链条技术突破,已在全国多地养殖场落地生根,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

团队在实地检测 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球奶业的主要威胁,奶牛乳房炎长期困扰我国中小养殖场。李祥迪团队走访全国8省32市的136家奶牛场调研发现,超八成中小养殖场受乳房炎高发困扰,传统诊疗模式因依赖专业兽医、治疗周期长、缺乏疗效监测等问题,导致每年经济损失超百亿元。中小型养殖户曾因乳房炎一周内弃养多头奶牛的场景,成为团队攻坚的初心动力。

据介绍,针对“诊断难、治疗慢、监控盲”这三大痛点,团队开发出三大核心技术。一是现场检测试纸条实现“乳汁即滴即检”,5分钟出结果且成本低廉。二是头孢洛宁注入剂(膏剂)采用磁性微球靶向技术,治愈率提升至95%,弃奶期从5-7天缩短至24小时,药物残留低于国际标准。三是奶质初诊探针通过超高效液相检测技术,2分钟即可让养殖户通过数据可视化掌握疗效。

团队在外出调研  受访者供图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展现出显著成效。内蒙古自治区某存栏436头奶牛的养殖场应用后,乳房炎发病率明显下降,月均增收超3万元;山东青岛即墨孟屯24家农户试用后,全镇月均产奶量增长5万斤,损失减少约10万元;河北乐源牧业、君乐宝等企业规模化应用中,技术有效率超90%,获养殖户广泛认可。

据悉,团队构建的“政府+高校+企业+农户”协同模式,在全国建立技术服务点,开展超百场技术培训,培养千余名新型职业养殖户。项目已申请7项专利、4项软著,核心技术通过“国内领先”科技查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赋能,这支青年团队用科技守护奶业安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年创新样本。

相关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5/544686.shtm

编辑:黄子芸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